English

也说城市失业的治理

1998-09-25 来源:光明日报 李华 我有话说

我国特有的人口包袱和改革以前国有企业所沉淀的大量隐性失业人员,加上经济增长过程中产业结构调整形成的结构性失业,以及多年来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巨大压力,使得城市失业问题日益突出,解决好城市失业问题至关重要。

我国转型经济中城市失业类型和成因大体有以下几方面:(一)经济转轨过程中国有企业的隐性失业公开化。隐性失业是我国特定历史时期所产生的一种社会现象,由于其隐藏在企业或生产单位内部,对社会经济形成巨大隐患。目前,国有企业冗员多,效率低,要把国有企业塑造成市场经济下真正的经济主体,裁员下岗必不可免。这是关系到改革能否成功的关键。为此国有企业隐性失业无疑将逐步公开化。(二)经济发展过程中结构性调整带来的结构性失业。结构性失业是经济发展过程中的普遍现象,其产生的主要原因来自于劳动供给结构和需求结构的不相称。在技术进步和劳动力配置方式市场化条件下,失业是不可避免的。货币主义代表人物弗里德曼把这一类失业称之为自然失业。一定自然失业率水平在任何国家都是存在的,而且还有提高的趋势。(三)城市中的自愿失业和农村劳动力的转移。长期以来,农村劳动力流向城市受到很大程度的限制,实际上等于取消了城市劳动者与农村劳动力之间的竞争。对于某些脏、累、苦的岗位,在农村劳动者被禁止进城就业年代,可以通过统包统配制度,安排城市劳动者就业。随着改革的深入,在民工可以进城就业的情况下,农村劳动者则自愿填补了这些岗位。不愿意在现有工资水平下从事这些岗位工作的城市工人则成了自愿失业者。(四)宏观经济的周期性波动所带来的失业。经济紧缩阶段,由于控制银根,减少财政支出,投资下降,市场需求疲软,导致企业产品积压,企业停产半停产,职工下岗,隐性失业和显性失业都会增加。

城市失业的治理应根据其不同类型而采取相应的治理政策和措施。归纳起来如下:

1、改变劳动力供给状况减少失业。失业的存在首先表现为劳动力供给总量大于需求总量,另外就是劳动力的结构与需求不相称。其治理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控制和减少劳动力的供给,延长每个劳动者接受教育年限、控制人口的增长;为失业者或易受失业威胁的劳动者提供帮助,比如可通过大力培育劳动力市场,为劳动力要素供求双方提供信息,通过政策和舆论手段,使全社会关心失业职工;广泛开展职业培训,提高劳动者的素质,使劳动力供给与需求相适应。

2、提高经济活动水平,扩大就业岗位。寻找多元化经济增长点,提高经济活动水平,既是治理失业的战略选择,也是使经济持续协调健康发展的有力保证。可采取的措施主要是:(1)通过直接增加政府投资刺激经济增长。一方面通过扩大财政支出搞建设项目;另一方面通过银行贷款投资建设项目。但后者容易导致通货膨胀,应严格控制其规模和比例。(2)通过民间投资,刺激经济的增长。民间投资是指资金所有者用自有资金上项目买股票债券等。国家应鼓励提倡民间投资,尤其是鼓励支持失业人员自筹资金兴办实体,创办个体私营合伙企业,广开就业渠道。(3)通过大量吸引外资刺激经济增长。为了使我国的劳动力资源得到有效利用,使其优化配置,应充分利用国内外两种资源,开拓两个市场。

3、建立适度的失业保障体制。根据自然失业理论,就业水平是由一个国家的经济活动水平所决定的。从现代发达市场经济国家的发展进程中不难发现,充分的社会保障起到了社会“减震器”的作用,缓解了社会矛盾,保证了市场的正常运行。建立多层次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将是一段时期内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和社会发展与稳定的重要任务,也是规避风险、减少社会震荡、实现社会公平和共同富裕的重要制度保证。

解决失业问题不仅需要采取常用的宏观经济政策,还需要社会和文化各方面政策的配套。目前我国推行的再就业工程是以政府劳动部门为主推动的,在治理城市失业方面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从长期看,控制人口增长和加强劳动力培养,是从根本上解决失业问题的战略性措施。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